河南14歲少女之死,撕開校外“封閉式心理矯治”行業(yè)亂象冰山一角
來源: 江南都市報 | 日期: 2025年09月15日 | 制作: 肖琳琪 | 新聞熱線: 0791-86849110
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評論員 陳明華
14歲的莉莉永遠停在了去年的秋天。因休學被送進河南中牟柯貞拓展基地接受“國學教育”與“心理疏導”,遭體罰、長期日曬與營養(yǎng)不足,最終電解質紊亂引發(fā)多器官功能衰竭離世。
莉莉的遭遇不是孤例,撕開了校外“封閉式心理矯治”行業(yè)亂象的冰山一角。一些機構打著“矯正叛逆”“心理疏導”等幌子,將“封閉式管理”異化為隔絕外界的“牢籠”,把“軍事化訓練”扭曲成體罰、辱罵的遮羞布,受餓、挨打成常態(tài),甚至有學生遭猥褻。本該護航成長的場所,淪為摧殘未成年人身心的“地獄”。
一條鮮活生命的逝去,揭露了監(jiān)管體系的漏洞。我國雖陸續(xù)出臺了《關于規(guī)范校外培訓機構發(fā)展的意見》《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》等文件,明確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為從重處罰,但針對校外“封閉式心理矯治”這一特殊類型機構的法規(guī)仍是空白?,F(xiàn)有法律多為原則性規(guī)定,針對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沒有具體條款,對暴力行為的認定標準、懲處尺度模糊,比如“體罰”如何界定、造成不同程度傷害該承擔何種責任,缺乏細化條款,導致執(zhí)法時要么“無從下手”,要么“輕拿輕放”,違法成本遠低于違法收益。
還值得關注的是,這些機構的運營者大多毫無資質,既無專業(yè)教育背景,也無心理輔導能力,卻能輕長期辦班。監(jiān)管部門的日常抽查,或缺失或流于形式,加上群眾舉報渠道不暢,監(jiān)管層面的多重失責讓機構的暴行得以隱藏。當制度的“防火墻”成了“紙糊墻”,未成年人的安全便成了待宰的羔羊。
如果監(jiān)管漏洞不能及時堵上,如果法律懲處不能形成足夠震懾,下一個“莉莉”或許正在某個封閉基地里苦苦掙扎。
一條鮮活生命的重量,能不能撬動整個行業(yè)的徹底整頓和推動法律的完善?
我們亟需對整個行業(yè)機構進行全面排查、徹底整頓,堅決取締“黑機構”,斬斷校外“暴力特訓”黑手。亟需填補法律空白,出臺針對性極強的專項法規(guī),明確機構門檻,師資必備資質;清晰界定暴力行為邊界和懲處方案,讓違法者付出慘痛代價。亟需壓實監(jiān)管責任,不再滿足于事后追責,而是建立“事前嚴準入、事中全透明、事后重嚴懲”的全鏈條監(jiān)管機制。亟需使社會各界形成監(jiān)督合力,讓“暴力特訓”無處遁形。當然,家長也須增強警惕性,不被“快速見效”的噱頭迷惑,始終把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,定期與孩子溝通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異常立即介入。
未成年人的成長沒有“試錯機會”,對侵害他們權益的行為,必須以最堅定的態(tài)度、最嚴格的手段重拳打擊。期待在不久的將來,再也沒有孩子會在封閉的“牢籠”中遭受傷害,所有未成年人都能在陽光下健康、快樂地成長。
值班編輯:傅藍天
值班審核:周艷華
值班編委:傅愛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