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虹 賴晨:江西第一位宰相鐘紹京
來源: 當代江西 | 日期: 2025年09月23日 | 制作: 肖琳琪 | 新聞熱線: 0791-86849110
鐘紹京(659-746),唐代杰出政治家、書法家,字敬之,虔州贛縣(今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長岡鄉(xiāng)上社村)人,謚號文貞,世稱鐘文貞公。官至中書令(宰相),累贈太子太傅、越國公。后人將其與歐陽詢并稱“大小鐘”,尊為“唐代書法四大家”之一;在政治領域,他力助唐玄宗平定韋后之亂,奠定開元盛世之基,史稱“以忠勇定社稷”?!杜f唐書》譽其“書藝冠絕,政聲斐然”,為唐代文治武功之典范。

鐘紹京畫像
重塑帝國精神圖騰的政治符號
唐代長安城的宮闕之間,矗立著象征帝國權力的九鼎。這些青銅重器自夏禹鑄鼎起,成為“天命所歸”的政治圖騰。武則天稱帝后,武周政權更迭導致銘文殘破,象征意義因合法性爭議而模糊。神龍元年(705年),唐中宗李顯復位,鐘紹京以司農少卿身份兼任“九鼎重鑄使”,擔起重塑帝國精神圖騰的重任。這不僅是文物修復,更是一場無聲的政治宣言——通過書法藝術與政治符號的融合,完成對唐室正統(tǒng)性的文化重構。
鐘紹京主持的九鼎銘文更新,是對政治地理敘事的創(chuàng)造性改寫。他書寫的《九州山川銘》以“九鼎重光,山河永固”開頭,延續(xù)《尚書•禹貢》傳統(tǒng),回應武周政權更迭的合法性。描述各州地理時,強化“唐承漢統(tǒng)”的歷史脈絡:如冀州“堯都平陽,唐基肇始”,雍州“長安王氣,周秦漢唐”,將地理空間與王朝譜系綁定,為唐中宗復位提供“天命在唐”的文化支持。
更有意思的是,鐘紹京首次提出“山河永固”的政治話語。他解釋“固”字時,用篆書“囗”部象征疆域,內含“古”“田”二字,暗指“守古制、安田疇”的治國理念,批評武則天“改制易服”的激進做法,呼應唐中宗“恢復唐制”的訴求。這種文字與政治理念的結合,使銘文成為“字字有深意,筆筆關國本”的政治文獻。唐中宗贊嘆:“要不是鐘卿的妙筆,先祖寶器怎會重光?”
鐘紹京對唐代文化的影響不止于此。作為官方書法權威,他的筆法成為“天下取法”的標準。《舊唐書》記載:“宮殿門榜非鐘紹京所書,皇帝不悅”,壟斷書寫權讓他掌控文化話語權。從大明宮“含元殿”匾額到皇帝冊命詔書,他的書法無處不在,通過標準化美學塑造全民對唐室權威的認同。

大明宮含元殿立體復原圖
他的書法風格具有政治象征意義??瑫鴮W王羲之,增“莊重之姿”;篆書繼李陽冰,添“雄渾之氣”;剛柔相濟契合唐代“文治武功”理想。日本遣唐使吉備真?zhèn)淝筚徠洹墩撜Z》帶回推廣,影響超出國界。學者指出,這本質是唐室通過文化標準化鞏固政權的戰(zhàn)略選擇。
鐘紹京的貢獻還在于將書法擴展到“器物銘刻”。主持鑄造新九鼎時,他設計鼎身紋飾與銘文布局,將篆書嵌入饕餮紋間隙,形成“文以載道,圖以喻德”的圖文互釋效果。影響后世如宋代“宣和鼎”、明代“永樂鐘”。
他在鼎耳刻“八吉祥”篆書(天、地、人、和、日、月、星、辰),將抽象治國理念化為可視符號系統(tǒng)。這種做法比西方“紋章學”早一千年,是中國古代“政治符號學”的鼻祖。鐘紹京通過書法與政治符號融合,重塑唐代文化權威,開創(chuàng)“以文載政”的統(tǒng)治模式。
唐隆政變中寒門宰相的權力博弈
公元710年,長安城夜色被一場突然政變打破。當臨淄王李隆基率三百鐵騎沖向玄武門時,宮廷深處,苑總監(jiān)鐘紹京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。這場“唐隆政變”結束了韋后亂政,為開元盛世奠基。鐘紹京是政變的重要參與人,他的決策智慧和政治膽識改變了唐代歷史。
鐘紹京能成為核心人物,與他擔任的“苑總監(jiān)”一職有關。苑總監(jiān)名義上管理皇家園林,實際掌控長安城的“地理命脈”——從玄武門到太極宮的所有通道、守衛(wèi)布防、后勤供給都在其管轄下。更關鍵的是,苑總監(jiān)管理一支特殊武裝:“苑內飛騎”,這支機動部隊平時負責護衛(wèi),戰(zhàn)時可變禁軍。

唐代長安城地圖
鐘紹京上任后做了三項安排:第一,把親信安插在玄武門等宮門守衛(wèi)崗位,掌握“鑰匙權”;第二,改造苑內通道,開辟從東宮到玄武門的“紹京密道”;第三,在苑內倉庫囤積糧草,為持久戰(zhàn)做準備。這些舉措構建了完整的“地理優(yōu)勢”。政變后李隆基說:“要是沒有鐘紹京控制苑囿的險要地勢,我們這些人早就成階下囚了。”
政變前一天,鐘紹京宅邸成為決策中心。當李隆基、劉幽求等潛入時,鐘紹京陷入猶豫——韋后黨羽勢力強大,失敗會滅族?!顿Y治通鑒》記載:“紹京后悔了,想拒絕他們,他的妻子劉氏說:‘不顧自身安危為國獻身,神靈一定會保佑你。而且共同謀劃的事已經(jīng)泄露,還能中途停止嗎’”劉氏拿出金環(huán)發(fā)誓,用“家國存亡,在此一舉”的態(tài)度促使他下決心。
這決策基于鐘紹京對政治生態(tài)的觀察:韋后稱制引起李唐宗室、關隴舊族、山東士族的不滿,政變是“順應天意和民心”之舉。他提出“三不原則”:不殺百官、不燒宮室、不騷擾百姓,這一“文明政變”策略減少阻力,讓行動從“軍事奪權”變成“政治清淤”。
政變關鍵在玄武門。韋后布置重兵,由侄子韋播統(tǒng)領千牛衛(wèi)駐守。鐘紹京親自到玄武門,對士兵說:“天子有詔書,命令鐘紹京掌管禁兵。韋播獨攬大權,不是陛下的意思。現(xiàn)在臨淄王奉詔討伐叛賊,你們如果順應天意和民心,都可以封侯;要是幫助壞人做壞事,早晚都會被消滅!”這番話用“天子有詔”賦予合法性,瓦解軍心。士兵“聽了紹京的話,都扔掉盔甲大聲呼喊:‘愿意跟隨鐘總監(jiān)’”鐘紹京不費一兵一卒拿下玄武門,為李隆基打開太極宮大門。
政變成功后,鐘紹京憑“首謀大功”被任命為宰相,封越國公?!杜f唐書》評價:“唐室能夠重新振興,紹京實在是居首功。”
書法革新中的文化權力轉移
在中國書法史上,鐘紹京與《靈飛經(jīng)》緊密相連。這部小楷杰作以“玉潤冰清,鋒芒內斂”的筆法成為后世范本。鐘紹京的貢獻不止藝術層面:他革新楷書、篆書、飛白體,推動唐代書法從“貴族化”向“士人化”轉型,契合文化權力從“關隴集團”向“山東士族”轉移,是一場無聲的“文化革命”。
鐘紹京的小楷打破初唐歐陽詢體壟斷,創(chuàng)造兼具“北碑雄強”與“南帖婉轉”的新風格。《靈飛經(jīng)》筆法突破:起筆吸收北魏方筆,成“方中帶圓”;行筆借鑒王羲之,融入篆隸意趣;收筆獨創(chuàng)“懸針露鋒”,豎畫末端如“劍鋒收斂”,剛柔相濟,契合盛唐氣象。米芾評價其“秀色中藏筋骨”,是書法轉型里程碑。

《靈飛經(jīng)》局部
鐘紹京的偉大在于打破書法“貴族壟斷”。初唐書法嚴謹難學,他編寫《書法入門》教材,用“九宮格定位法”簡化結構;在吏部選拔官員時規(guī)定楷書不佳者不能授官,推動普及。這種“官方引導+民間響應”模式讓書法變“士人必備技能”。敦煌文獻顯示,晚唐其書法傳至西域,高昌回鶻墓志有模仿,影響力成東亞文化圈共同財富。
鐘紹京書法的流行是唐代文化權力重構縮影。歐陽詢屬“關隴集團”,風格雄強;鐘紹京出身江南“山東士族”,其書法“文人氣息”表達新興士族訴求。陳寅恪指出,其官方化標志江南士族崛起。深層邏輯是科舉制完善,江南士人進入中樞,“紹京體”成為載體,象征文化權力向“科舉士人”轉移。
除小楷,鐘紹京在飛白體上造詣頂峰。代表作《升仙太子碑》題額用“筆畫中絲絲露白”技法,創(chuàng)造“似鳥欲飛”意境。他復興失傳飛白體,結合篆書,成“篆為骨,飛為魂”新樣式。王澍感嘆其飛白“前無古人,后無來者”,是書壇絕唱。
客家文脈的拓荒與教育普惠的先聲
在贛南興國縣蔥郁山巒環(huán)抱中,鐘紹京晚年創(chuàng)辦的柏林講學堂遺址矗立千年。這座始建于唐玄宗開元七年(719年)的鄉(xiāng)間學府,是退休宰相對“教化之本”的探索。它首創(chuàng)“四時講學,八方來儀”開放模式,融合科舉制藝與客家人“耕讀傳家”智慧,在層巒疊嶂中點燃文明星火。
柏林講學堂開創(chuàng)中國古代平民教育新模式。創(chuàng)新性體現(xiàn)在:第一,教育公平實踐?!囤M州府志》記載“寒門俊才席”制度,“凡是背著書箱來學習的人,必定供給燈油紙墨”,比朱熹白鹿洞書院早170多年踐行“有教無類”;第二,課程體系革新。突破儒經(jīng)局限,首創(chuàng)“經(jīng)史合參”課程,納入《貞觀政要》《帝范》等時政文獻;第三,產教融合探索。設置“農桑齋”“工算塾”,將客家耕讀傳統(tǒng)升華為職業(yè)教育。講學堂通過“置田養(yǎng)學”實現(xiàn)財政自主,開創(chuàng)宋代書院學田制先河。“四時講學”彈性學制讓農忙學子返鄉(xiāng)勞作,這模式被后世客家土樓“文蔚閣”“耕讀第”傳承,形成“七里鎮(zhèn)窯,百里書聲”人文盛況。
柏林講學堂深層價值在構建文化傳承生態(tài)體系。鐘紹京設計“三進式”書院格局:前廳講學、中庭祭祀、后閣藏書,成后世書院標準范式。他推行“祭祀先賢”儀式,把客家南遷史融入儒家禮制,在閩粵贛交界形成獨特“圣賢崇拜圈”。宋元后,客家聚居區(qū)遍布書院、社學、義塾,人才涌現(xiàn),精神源頭可溯至鐘紹京拓荒之功。講學堂將中原儒家教育與客家堅韌特質融合,塑造客家民系“重名節(jié)、薄功利”文化基因,至今仍是全球客家人精神紐帶。人類學調查顯示,現(xiàn)今客家“春秋二祭”儀式保留講學堂“獻芹(表示勤學)”“奉硯(崇尚文教)”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。

這種教育模式推動唐宋贛南文化崛起,《江西通志》記載北宋贛州進士人數(shù)比唐開元時增長40倍,奠定“江南文樞”地位。講學堂“通經(jīng)致用”理念與當今新文科建設強調“學科交叉”“實踐導向”,形成跨越千年共鳴。
勛冠宰輔,藝昭古今。鐘紹京是唐代政治家與“小鐘”書法家,以政治功績奠定盛唐根基,書法藝術影響深遠。在政治地位上,鐘紹京被譽為“江南第一宰相”。他出身江南士族,在唐隆政變中發(fā)揮關鍵作用,協(xié)助李隆基平定韋后之亂,擁立睿宗復位,為開元盛世掃清障礙。其政治智慧打破了北方士族對相權的壟斷,標志南方士人在唐代政治格局中的崛起。在文化影響方面,鐘紹京的書法成就卓著。他傳承并發(fā)展“鐘繇書法”,所書《靈飛經(jīng)》筆法精妙、結體秀美,被譽為唐代小楷的巔峰之作,成為后世書法必修范本。歷代書法家如趙孟頫、董其昌均推崇其作品,深刻影響了中國楷書發(fā)展。在中外歷史影響方面,鐘紹京的書法藝術通過遣唐使等途徑傳入日本、朝鮮半島?!鹅`飛經(jīng)》作為重要摹本,影響了日本平安時代的假名書法,推動東亞文化交流繁榮?,F(xiàn)代作品中,它仍是國際文化交流的藝術紐帶。鐘紹京以政治與藝術雙重成就,成為唐代重要人物,書法跨越時空,在中外文化史上留下不朽印記。
值班編輯:傅藍天
值班審核:周艷華
值班編委:傅愛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