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愿意為“雞排哥”排隊嗎
來源: 當代江西 | 日期: 2025年09月30日 | 制作: 肖琳琪 | 新聞熱線: 0791-86849110


我們看膩了千般套路和萬種消費陷阱,“雞排主理人”的核心,不是頭銜,不是話術,而是對產品的嚴謹較真,和對顧客的滾燙真心。
作者 | 李夢玉
題圖 | “雞排哥”李俊永
“做完你的做你的!”“這種場面我還能控制!”你的手機有沒有被這段語錄刷屏?景德鎮(zhèn)“雞排哥”最近火得一塌糊涂!他擺攤5年,炸雞排的手速快得像開了倍速,金句頻出,仿佛在看一場脫口秀。
大家不僅樂壞了,更是忙壞了,要么喊話“雞排哥”全國巡炸,要么千里迢迢趕往景德鎮(zhèn),要么玩梗“雞排哥”工作狀態(tài)的名場面,要么瘋狂抄寫雞排哥的金句——“雞排免費,塑料袋六塊”“不炸到位我不能原諒自己”“辣椒我是花錢買的,我不會給你放太多”“如果不及時吃導致雞排不脆,我將停止對你的售賣”……
“雞排哥”為何能火爆全網?你愿意為“雞排哥”排隊嗎?

網絡截圖。

我們都在借他活成滾燙的自己
滿大街10塊的雞排,6塊錢還能保留“值得排長隊”的魔力,關鍵是雞排哥把成本省在售價上,把溢價存在服務里,其人格魅力更是為雞排增香不少。
有顧客吃飽了糾結要不要買,“雞排哥”說,你可以拒絕我,但請你不要拒絕美味,你可以虧待全世界,但你不能虧待自己的胃,任何時候都應該對自己好一點,再好一點。“請打開塑料袋,我需要的是速度”的調侃,換來的是“我將在來景德鎮(zhèn)的前一天,反復練習打開塑料袋”的幽默回復。
好玩有趣才是硬通貨,人們排隊吃的不僅是一塊雞排,是一次情感的消費體驗,是花6塊錢都被認真對待的溫暖,是在快節(jié)奏生活里久違的“慢真誠”。雞排哥提供給人們的,是最實在的食物和一顆真誠待人的心,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與互動。
“不談出神入化,但是行云流水是一定可以談得上的。”“請給我一次服務你的機會。”雞排哥究竟是怎么做到在平凡而辛苦的工作中,還能保持元氣滿滿,爆梗不斷?
看了他的幾次采訪之后,大家才逐漸明了,因為他真的足夠熱愛他的工作,熱愛他的生活,熱愛他的家鄉(xiāng)。當“班味兒”浸滿每個工位,當“精神內耗”成為日常,雞排哥那股“累但高興”的“活人感”,成了最治愈的解藥。
71歲的大爺冒雨排兩小時隊給孫女買雞排,外地游客站三小時聞著香味等餐——6元的雞排,賣的不只是雞排:是凌晨兩三點備料時對“新鮮”的較真,是給學生優(yōu)惠一元的溫情,是給排隊者遞的礦泉水,更是“花小錢被尊重”的稀缺感。
正如網友口中“6元雞排,賣出了60元的情緒價值、600元的服務”的反差,恰恰戳中套路時代的痛點——我們見夠了一杯奶茶半杯冰的敷衍,聽膩了“主理人”的空洞話術,卻在油煙攤前找回了久違的真誠連接。

“雞排哥”李俊永被授予景德鎮(zhèn)文旅推介官。

誰在透支“主理人”的信任度
松弛、年輕化又接地氣的口條,讓一眾網友調侃他為“雞排主理人”。這讓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餐飲界,似乎激蕩起一絲難得的“活人感”。
當下的消費市場里,“主理人”遍地走,甚至帶了些貶義:咖啡館靠ins風裝修撐場面,服裝店用“設計師款”話術掩次品,卻連基本品質都守不住。
而雞排哥最初爆火就是因為一條視頻——一位皮膚黝黑、身材瘦小的男子忙著給油鍋里的雞排翻面,一邊和排隊的學生開玩笑說:“你們別把青春耗在等雞排上,但我的雞排值得等。”排隊、說笑、玩鬧,久違的煙火氣蒸騰開來。
他的幾條“硬核規(guī)矩”更是讓人哭笑不得——每天下午四點半,管你排多長的隊,散客一律停售,準時推著小攤沖向中學門口,給學生一塊錢優(yōu)惠的溫暖,讓人直呼“雞排哥,除了你還有誰這么把我放心上啊”。
看似“不平等”的規(guī)矩,不僅沒引起任何人的反感,反而喚醒了不少“90后”的童年回憶,讓人莞爾一笑:兒時揣著皺巴巴的零花錢,在校門口攤販前眼巴巴地等著美食,趕在爸媽發(fā)現前狼吞虎咽。那種童年的煙火氣息,比味覺更深刻地印在了記憶里。
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“雞排哥”在頂流時期公布腌制配方,還被網友曬出了2022年的聊天記錄,讓我們看到了他數年如一日對每個顧客的認真回復。
面對“油黑不衛(wèi)生”的質疑,不犟嘴只戴起透明口罩,用坦蕩回應揣測。更難得的是他對流量的清醒:有人問收不收徒弟,有人要投錢開連鎖,甚至有人出錢打廣告,全被他和“雞排嫂”拒絕。
當其他網紅忙著變現時,他在流量里看到的,不是彰顯個人名氣的捷徑,而是推廣家鄉(xiāng)的契機。轉頭就當起了景德鎮(zhèn)文旅推介官,讓市井煙火成了城市名片。
套路是短效藥,真誠才是長效針。我們看膩了千般套路和萬種消費陷阱,“主理人”的核心,不是頭銜,不是話術,更不是裝修,而是對產品的嚴謹較真,和對顧客的滾燙真心。

短視頻截圖。

“雞排哥”火果然有他的道理
“雞排哥”的爆火從不是偶然,而是5年風雨里攢下的“生存學分”,每一筆都寫滿小人物的昂揚。
工作的“控場力”。在忙碌中創(chuàng)造秩序和節(jié)奏感,在平凡崗位上找到價值和儀式感,用主動創(chuàng)造代替被動應付,這種“把攤位當舞臺”的儀式感,就像他炸雞排時的專注——油溫必須170度,裹粉要勻,翻面要快,重復的動作里,藏著“就算被生活撂倒,也要爬起來站成風景”的倔強。
真誠的“必殺技”。四點半之后不接散戶是原則,雨天等顧客半小時是承諾;學生優(yōu)惠一元是心意,雞排掉桌就重做是底線。在人人拼效率、趕速度的時代,他不趕工,不糊弄,每塊雞排都傾注了他的熱情,每一位顧客都是他的品鑒者。這種真誠,比任何營銷都更有力量。
家庭的“根系感”。流量巔峰時,他主動曝光“雞排嫂”,直言“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選對老婆”。凌晨備料的廚房里有夫妻倆的身影,收攤后的路燈下有他們的閑談,爆火后雞排嫂每天只睡3小時,卻沒有一句怨言。全家齊上陣的畫面里,沒有“網紅家屬”的浮躁,只有“你守攤我備料,你迎客我?guī)兔?rdquo;的默契。這份對家庭的感恩,成了他對抗生活疲憊的鎧甲——小人物的昂揚從不是孤軍奮戰(zhàn),是煙火氣里的互相支撐;這種平凡家庭互相托舉的溫暖場景,仿佛寫下“真誠給出去,總會有回響”的生動注腳。
流量的“定心力”。當城管為他成立專班保障秩序,當文旅局謀劃“雞排哥IP計劃”,他依舊守著小攤,冷靜地說:“爆紅是偶然,堅守是常態(tài)。”有人說他傻,放著連鎖加盟的錢不賺,他卻認準“把雞排炸好才是最重要的”。原來真正的頂流,從來不是活在虛無縹緲的熱搜里,而是活在顧客的信任里。

“雞排哥”李俊永和他的妻子。

小人物的昂揚,是城市最亮的光
從淄博燒烤的攤主到天水麻辣燙的老板,再到景德鎮(zhèn)“雞排哥”,一次次消費熱點都在證明:人心是最大的市場,真誠是最好的品牌。其實,商家和消費者之間,沒有那么多套路需要計算,無非是買一個“你值得”,說一句“我愿意”。
當然,“雞排哥”很難被復制,只會不斷交替更迭,畢竟流量不可能永遠眷顧他一個人。但即使只是曇花一現,如果他的出現能讓大家關注到更多類似的兼具真誠、風趣和勤勞的普通勞動者,不失為一件好事。
畢竟,城市的魅力從不是靠摩天樓堆出來的,而是靠千千萬萬像李俊永這樣的小人物塑造起來的:他們在時代浪潮里吃過苦,卻從未彎下腰;在生活瑣碎里磨過繭,卻始終揣著暖。
景德鎮(zhèn)市昌江區(qū)城管為他加派人手,游客因他向往景德鎮(zhèn)——當城市開始呵護街頭的煙火氣,當普通人的真誠被看見、被尊重,城市才真正有了靈魂。
就像他常說的:“不談出神入化,行云流水是有的。”這句話里藏著小人物的人生哲學——沒有居高臨下的傲慢,只有腳踏實地的昂揚。不喧嘩,自有聲;不張揚,自閃亮,在自己的方寸天地里,把日子過成滾燙的模樣。他們或許永遠成不了聚光燈下的大人物,卻用昂揚姿態(tài),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清晨與黃昏。
對我們來說,工位、書桌、廚房,或許也是另一個“雞排攤”——就算生活給你的是油煙,你也能炸出屬于自己的金黃;就算命運給你的是坎坷,你也能走出屬于自己的坦途。
生活它普普通通,但也樂在其中。你說,對嗎?
值班編輯:傅藍天
值班審核:周艷華
值班編委:傅愛華